從我們早已開始的這個觀看角度,讓我們回顧一下「四法則」。
第一點:「你」存在。
當你對此完全徹底的懂得時,它就成了自然的顯而易見的,而且這「存在」只在「當前」。時間是一個幻相,並且當你在你的意識中建立「時間」觀念,才「真實」的體驗到「時間」。相對於「時間」觀念來說,假如「你」當前存在,則意味著「你」始終,並且「你」將永遠存在。
因為「當前存在性」是你所具有的唯一性質,你並不存在於過去,或者將要存在於未來。你可以聲稱那些形形色色的事物,以及經驗它們的方式,是來自於你的意識內在中的幻覺假相,但源於「覺」的絕對知曉狀態,你會瞭解到(對「覺」的絕對知曉狀態來說)你是「過去和未來」,這些過去未來的事物在你內,但你不在「過去未來」內。過去未來的事物,全是你意識活動內的種種概念。
「過去未來」,它們和你一起存在於此時此地「當前」,因為你存在於此刻「當前」,並且此刻「當前」就是全部一切所在。因此「你」是永恆,「你」是無窮無限。對此,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深入的說說,因為在與人類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對話中,我們發現了一點東西,似乎你們很多人並沒真正搞清楚(你們)字典上對於「無窮無限」或者「無條件,無限制」的解釋。無窮無限意味著無邊界,無窮盡,無法衡量的事物,這意味著,你能設想到的任何事物,所有你能想像的每一事物,都必不可少的,以某一方式存在於「一切萬有」的某個展現方面的某一位置,你能設想的任何事物,你能想到的每一事物都如此!
好了,我們明白了,許許多多事物也許並沒和你已形成的,某個有限的局部體驗關聯起來。儘管如此,也無法抹殺事實——你是「無窮無限存在實體」的某個表現樣式,某一表面形態。無限,無限!所以,如果你當前存在,這當然顯而易見,事實上,你是那「無窮無限創造」的一個表達式,如果你是這樣一個表達式,那麼你此時此地就擁有對「無窮無限」的信息訪問和接入能力(信息訪問,下載和上傳),在有限的局部體驗內,無論你正把你自己創建封裝成什麼樣的概念,無論用何種方式去服務於這個概念,你都有信息訪問和接入能力,在你本地化的局部生存體驗裡,任何與之相關的,與你已創建封裝成的人生定義相關聯的東西,你都有能力訪問和獲取。
但即便這樣,你也許只能體驗到:和你本地建立的「人生主題」相關的那些顯現,儘管如此,在這個有限的局部本地化體驗上,你始終被這「無窮無限的一體」所支持,以便你去經歷某個本地化的有限的局部體驗,正如你此刻正在經歷的那樣。你必定被一個無限無窮的[存在實體]所支持。假如它不是無窮無限的,假如它是封閉的,假如它排斥某些概念想法,你就根本不可能體驗到你本地的局部現實。
實際上你能夠經歷一個本地化局域性體驗,那只是因為被一個無限的[存在實體]所支持,它容許你經歷任何你能想像的: 在某處,以某種方式的體驗。並且,即使在你的本地化局域性體驗內,你依然有能力來用你的想像去採集其它的無窮多的經驗,無論它們在多大程度上服務於你的本地化局域性體驗。這被稱為「想像」。它是出入口,對於「無窮無限的全部整體」來說,這是一個入口,透過你的意識觀念,無論這些意識觀念在以何種方式服務於你,那「無窮無限」都被你的意識觀念所解析,轉譯並體現出來。但關鍵在於,你知道這是為了能夠達到這個效果,為了去體驗某個想像出來的事物,能夠把你真實 [實在]中根本不存在的種種事物,憑藉這想像幻術而顯現出來,是在你的真實[實在]內即刻的,當前的,直接被體驗到的。這意味著你正伸入一個「無窮無限的源泉」汲取著,而這「無窮無限的源泉」支持著你的功能,使得你有能力去經歷某一個本地化的局部體驗,同時始終為你配備了一個窗口,在「無窮無限」的其餘部分去搜索。
這是一個強大的有特效作用的窗口,比你用你的想像所能設想到的還要強大。這悖論就在於,你實際上也可以限制和縮減你在想像力上的運用,使得它看上去貌似你的想像力是更加受侷限的,然而這唯一的原因,只不過就是因為你可以這麼想像,可以把它妄想成這樣。這就是弔詭的地方。想像力無條件的允許你去妄想——你的想像是有前因條件的,受限制的。這就是弔詭所在。
用我們講過的一句話,再次把它點透,你們都是如此的被愛,被無條件的愛著,你們都在無條件的[愛]內,以至於允許你們去妄想你們是有條件的愛,你們就是這樣被寵愛,被支持的。假如你們認識到那悖論背後的大能,那麼對於「存在實體」本原架構,那本質本性對你來說就會變得顯而易見,不言自明。而你會被喚醒,醒悟到那事實,你經驗著你正在經歷的各種條件侷限,這唯一的原因是因為,那是出於你已確定的某種目標和任務,但是當你完全源自一個知曉狀態,以「覺照」的知曉狀態為出發原點去觀看,你就完成了那目標任務,隨之它就變得顯而易見:「你可以做別的事情了」。
這覺察是自發的,知道這樣一個事實:「你可以做別的事情了」——這是一切萬有,那存在,必然給予你的許可,允許你去做別的事情。因為,假如不是這樣的,那[存在]就會是有條件限制的,有限的。然而它不是,那存在是無條件的,無限制的。所以,弄清楚這對於「無條件」的解釋。這不是肯定與否,那存在,它是絕對的免除這些侷限條件的。是你正提供種種格式和條件,而不是「存在」。存在是無條件的,因為,如果你想要,它容許你無條件限制的去提供和填充你想要的種種格式和條件。這就只有一種可能,這存在本身是無條件的,假如它不是無條件的,這「存在」是有條件限制的,那麼它就不可能容許你去強加種種前提條件。事實上,你的確可以強加並糾纏在各種條件聚合裡,這就證明那「存在」本身是無條件的,並且是無限制的。讓這一點變得不言自明,那麼這不言自明就是「覺」-知曉狀態。
這樣講,能讓你們理解嗎?這第一條法則就圓滿的闡述完畢。
第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整體現象和整體現象內的局部現象)
我們又一次碰到這個:你們是一切萬有。你們每一個都是一切萬有自身展現著的,是它自身展現的某一部分。這也就是你們用你們的新技術術語所稱的——全息理論。每一個部分都包含著全部。每個部分都包含在整體內。整體能夠把他自身封裝創建成對各個局部的體驗。但是每個部分都內涵牽扯著整體。這一點可以用我們過去曾談論過的那個叫做「天使之網」(反射之網)的象徵符號來做圖形比喻上的說明。
那就好像看到向周圍完美的全反射的珍珠之網。在這個網絡整體內的每一個珍珠都映射著其餘每一個珍珠。那麼,為了有效的訪問和獲取這整體網絡的所有信息,實際上你只須去審視查看任何一個珍珠。你可以在任何一個珍珠上看到這整體珍珠之網內的所有其餘珍珠。你們之中任何一個珍珠都映射著所有其餘珍珠,映射著全部,每一個珍珠都如此。
現在我們明白了,基於你觀看的焦距,聚焦點,有時其餘的一些珍珠是很難看到的,但那不意味著它們不存在。你們的本質就是全息一體的。它們都在。當你用你的意識觀念去調諧你的振動,就會感受到那顯而易見的事實,你會明白那[實體存在]的本質架構就是如此。隨之你會確知,一切都在那兒,無論你需要什麼,何時需要它,何處需要它,無論你需要怎樣的方式,都完美精確的按照你需要的那樣去訪問和接入信息。
當你需要時,它不會早一秒也不會晚一秒。在當前此刻的體驗中,正在發生著的就是如此。通靈的概念就是如此,所有的想法,概念和觀念,全都是通靈。時刻就在當前,當你需要時,你只不過是在「當前」接入你所需要的信息,同時容許它們按照你所需要的格式傳送過來,無論你所需要的是怎樣的格式。
這就是之所以,我們永遠不去事先構思和設計——「如何與你們交流」——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會說什麼。
我們只是說,來,讓我們聊聊吧!有時候,你們也許會拋出某個提議,但直到我們講述它之前,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會說什麼。但是我們確定的知道,我們必須說的,它自然自發的就會說出來,它就在那兒顯現,不得不說。
在那一時刻,它恰是不得不說,在那一時刻精確的,不可避免的被講出來,這就是全部事實。
當你瞭解你的整體結構,並且開始以那「覺」的知曉狀態為基礎去玩耍,那「覺」的知曉狀態,那樣的存在狀態會展現出它的那種表現形式。那樣的存在狀態,不允許任何其它類型的表達形式,而只允許一種,就是必定是在「當前」,時刻在「當前」,最恰當的服務於一切有關方面,因為這就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意義,它就在我們的本性內,因為我們是「一切萬有」——那[存在]的某一表達式,那一切萬有,那[存在]支持著它所有的每一部分,與之相應的,我們也服務於這全部整體,這是同一件事。
我們再次用拼圖遊戲來做說明。一個拼圖,是由全部的幾千個部分所組合而成的,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外形」,假如你試圖去改變任何一個部分的「外形」,那麼當你把它們拼到一起時,被你扭曲的那個部分,就再也放不進去了,它不支持這整體畫面,而這整體畫面也容不下它,怎麼都不合適,你再也完不成這「整體拼圖」。但是如果你容許你自己去保持:你已被封裝成的,那個本來的「外形」,那麼你就會完美的契合,和所有其他的部分的「外形」完美的匹配,並且正是這種完美精確的協調一致,你就會拼出一個巨大的整體畫面。「包容和接納」所有的每一部分,或者在某種意義上,是「忍受,忍耐」所有的每一部分,那麼你就會擁有一個「和諧優美」的體驗。可是你認為「我必須是這樣的」,「我不得不那樣」,那麼你正源自幻覺,來自於妄想,而不是來自一個真正的「覺照」-那知曉狀態,你就偏斜而不匹配,你沒和諧一致,你和你自己就矛盾衝突,首先和你自己傾軋起來了。因為你正拚命的試圖去成為「非你」,你所努力保持的,那「根本不是你」,你並沒在你的「自然本分」上。顯然你並沒在你真正的自我核心上。我們一直就在講這些,在所有的事物上,我們一直在講,一直在談及,或者說和你們一直在分享的,這所有一切事物什麼也不是,不過就是你那不言自明的本能自性所彰顯的種種變化。
我們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提醒你,你是誰,你是什麼。在你們時間概念下的今天,此刻我們用這次機會來補充這個認知,另一層面的認知,以便你們能夠借助於你們所瞭解的事物,借助於你們瞭解的事物本質結構,來理解你們自己的本質,你們自己的本性,這是多麼明顯,你們的本質天性就是那「知曉」狀態,那「覺」。「我在」,我指的就是這個「覺」狀態;「我在」,我指的就是這個知曉狀態。哦,我記住這點了。多簡單啊!我往左轉,對他來說是向右。別給理解反了!變換我的透視看法,來到那不言自明的「知曉」狀態,我在,法則一,顯然這是說「覺」-那知曉狀態,一就是一切,而一切就是一——顯而易見。
第三:你發出什麼就取回什麼,你投射什麼就領受什麼。
法則三是顯而易見的。為什麼?
因為無別物,沒有第二個存在,任何事物都無處可去。沒有外部,唯有此時此地,這當前,這「當下」。故而,當你發出一個振動,不會有別的,唯有你去經驗那振動的效果。我知道,你能產生錯覺,也即「你沒直接地,即刻地體驗到那效果」,但是,那只是一個錯覺。那只是一個由經驗記憶中而來的錯誤印象。這法則三解釋了你所聽到的,人們談及的這個「瀕死體驗」的概念。在瀕死體驗中,進入心靈感應,並且他們提及了「人生回顧」概念,也即,他們突然以不同的視角去親身體驗他們一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透過被他們的種種行為所影響到的那些人的視角。
他們感受那些人所感受到的,觀看到那些人所看到的。被他們的每一行為以及他們人生觀上的經驗所影響到的所有人,所有事物,把他們曾經形成的作用效果轉回。為什麼?不是懲罰,只是因為「再無他人」去體驗那些事情,那裡唯有「你在」。這延期(沒即刻領受到所發出的振動效果),它實際上只是一個錯覺,使得看上去,貌似你不是那些人。但是,你就是那些人,他們在你們每個人內。故而,在「人生回顧」上,此時那延遲實際上被移除了,突然之間,你做的所有事情,你所投射的就即刻領受到,因為你正透過所有觀看出發點和全部觀看視角去經驗著,那就是你此刻當前的觀看出發點。因為在那個狀態裡,你是一。所以你的觀看出發點已經和他們所體驗的虛假錯覺方式不同了。
當然了,同一虛假的錯覺方式,並非有同一角度,我沒說你不能經驗到心靈上的某種獨特的個性體驗。這不是我正表達的意思。我只是在講那主因,營造出物質現實體驗的主要因素,物質現實經驗到這個「時間-空間」的觀念,這個延緩的概念,這個滯後時間,萬事萬物需要花費時間的維度概念,你們是時間和空間概念,(滯後和延緩讓你們認為)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把那時間空間概念扔一邊兒去。那是第一個要扔掉的東西,因為這「時間-空間」概念,這虛假的結構就是這物質現實體驗的完全定義。一旦這觀念扔掉了,你與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相互配合過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是你。故而你與他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所有事件的所有全部效果,你都即刻地感受到。這就是所謂的「人生回顧」。
這樣你就能瞭解,你選定去執行的那個存在狀態(人生)的真正成果,這「人生回顧」不是某種懲罰,不是某種評價和審判!把事物的「時間-空間」概念構造完全脫去,一個自然而明顯的結果就是看到,那根本上就是一個,同一個獨一存在。弄明白沒?好的。故而,當你開始理解這個結構的本質,為什麼發生這些事情的那個解釋,你就看到了。當你聽到某人談及,在人死後的「人生回顧」這個概念時,你就明白那為什麼發生,那是[存在]它本身的本性使然,在那狀態,你是所有一切事物。當你脫去那虛假的「分離」體驗時,忽然你就轉為那些你與之相互作用和影響的人和事,並且從它們的觀察出發點去經驗它,這是顯而易見的。
法則四,唯一永恆持續的是變化。(無常即常,無常變化的「夢境」和夢者是不可分的)
即使給種種變化上套著「穩定和不變」的外衣,那穩定和不變的「不動外表」之下依然是變化。這持續的,始終穩定如一的「變化」,產生出那頭三個法則,在變化中那三個法則始終如一,永不改變。故而,這是一個完全的完整的週而復始的循環變化。即使對你來說,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一切都在變化,或者說正因為連續穩定的變動才有這個看似穩定不變的「我」。現在,假如你理解了[存在]的本性,那麼你就能理解那變化事實上是什麼。
體驗來自變化,而那對變化的體驗並不完全是借由你的透視看法所認為的那樣。如果一切都在當前,那就意味著你知道所有一切都是同時同步並存的。所有一切都同時並存,當我稱所有一切,我不只是指向所有現實情形。我指的是,所有你理解為「某一不同時刻的那一切」已在當前,並且和你當前正體驗著的一切並存同在。那麼,假如一切早就存在,假如所有每一刻都是一張凝固的「瞬象」照片,怎麼可能有變化呢?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意想,你又如何在你的意識活動裡體驗到變化呢?多簡單!再者,這是不斷變換的次數上的問題,這是不斷變換的透視看法(觀看出發點,透視比例,透視角度,眼界範圍)上的問題。你們所謂的運動,你們所謂的變動和變化,純粹只是一個效果,這效果來自於你們變換你們的透視看法並且以一個不同的觀看出發點去觀看同一此刻當前。(既非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六祖慧能)就這麼點事兒!就是這樣。你們只是由各種不同的觀察出發點和觀察角度,以迅急次數上的某個程度,按照你們的說法,以不同的速度正在觀看著同一「當前」。
從你們的透視看法來說,這似乎就是你們所謂的透過時間和空間的運動變化。但從我們的透視看法,我們不這麼觀看,除非我們需要這麼去觀看。從我們的透視看法來看,一切早已在那兒,一切已在當前。當我們審視你們時,當我們給你們發送信息,我們看到你們所有人,你們所有人都在當前。你們所謂的,你們過去的自我,你們現在的自我,你們未來的自我,所有這些都以一張快照,好像一整個全息矩陣一樣被呈現給我們,伸展開來就好像一摞紙牌一樣。同時,也像一卷電影膠片上的許許多多的幀畫面。對我們來說,這全部的所有「幀畫面」同時都在那兒,都在「當前」。所以看上去,好像我們正在訪問未來和過去,或者在你們星球上的任何人正在進入過去和未來,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其實是正在訪問「當前」的各種不同的樣式。因為這是顯而易見的。當你舉著一卷電影膠片審視這全部所有的幀畫面時:哦!我可以看到那一幀畫面。哦!我可以看到這一幀畫面。這同樣的顯而易見。因為它們全在「當前」。一卷電影膠皮裡的所有畫面,同時都在當前。這是同樣的概念。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知道「你們所能夠知道的」,因為你們在「當前」,因為你們所能知道的都在「當前」,我們知道「你們能知道的」。因為從我們的透視看法來看,你們早已知道這些。僅僅只是在這一幀畫面裡,你還不知道「你知道這些」。但是我們知道。我們今天正在做的就是企圖去幫助你們看到那一幀畫面,在那一幀畫面裡,你全然知道「你知道這些」。現在,好,好,好!我們熟悉來自哲學的那個認識,真正的智慧是來自於你認識到「你有很多不知道的」時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明白這意思。但它和我們此處正談及的略有不同。因為你知道的越多,你就發現更多「你不知道的」,此時即便你完全明白,你並不知道所有每一事物,但是你依然允許你自己「即刻知悉」某些事物,你能立刻「看」到某些特別的事物,即使於此同時,你完全「知悉」–你並不認識它。
這是一個「知」,我們正在談及的,正是這種「知」,恰在這一刻這一點上的這個「即刻知情」,這當前的,直覺的「知」,它知曉你是誰,你是什麼,以及你如何可以更歡喜,怎麼去做你寧願做的。這就是那「知」,那「覺」,這就是我們正在談的。另一種「知」或者說「識」,是對於事物的認知和識別,對事物的「識」,我們從一開始就在講著。正如有時人們曾問過我們的那樣,巴夏,有什麼是你不知道的嗎?我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我不在提問者的那個存在狀態上。當然了,有些事物我們不知道,但那不重要,不是問題。因為在任何給定的時刻,我就知道「我必須知道的」。並且,我們確信的知道,在那一當前,我們必須知道的,我們就會知道。那一刻,我們「不知道」的不管是什麼,我們清楚的知道「我們不必知道」。這就是我們正在講的那種「知」。
「你必定知道你必須知道的」以及「你不知道的是你根本不必去知道的」,體會這兩者之間的不同。而不是因為急迫的想知道「你不知道的某些東西」而徒生煩惱。這就是你所產生的虛幻錯覺狀態和那「覺」,那知曉狀態的不同。在這個虛幻錯覺狀態裡,你可以營造焦慮急迫和煩惱的體驗,煩惱於你不知道「你想知道的」,而源自那覺,那知曉狀態,你明白「你不知道的,根本沒必要知道」。毫無疑問,有些事情,你根本沒必要去知道。這知曉,這不言自明就是那「覺」提供給你的。這正是「知曉狀態」的弔詭之處。但是當你做點什麼,做它們的那一刻,你必需知道它們,而你會在那一刻知道你必須知道的,不早也不晚。這就是「覺」——那知曉狀態。「有些事,你不知道」,這是完全可以的,正當的,對這個概念用不著緊張,放鬆下來,沒什麼。並且,當你明白,你根本沒必要去知道它們,你隨後就明白,你必需知道的你一定能知道,肯定知道。因為這瞭解,你會進一步知道,如果你必需知道某些別的事情,在你必須知道它時,你就一定會知道。明白我說什麼嗎?(是的)
好了!
深呼吸,放鬆一下
再一次深呼吸,放鬆
再來一次深呼吸,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