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意識,是什麼?

問:你好,巴夏!

巴夏:你好,日安!

問:我有太多問題要問你

巴夏:有這麼多呀?

問:是的

巴夏:你確定它們大部分不是同一個問題,只不過披著的「外衣」不一樣嗎?

問:不,我不確定

巴夏:好的,請隨心開問!

問:有沒有什麼外星人,沒有任何問題的?或者說,你們星球上的人,也問問題嗎?

巴夏:是的,我們也問問題,但這一概念,並非如你們所理解的那樣,這是意識的一種非常不同的表達方式,並不是你們人類,根據自己表達意識的方式,所能關聯得上的。但一切都是意識,一切事物,都是某種形式的「自我覺察」,即使某些自我覺察的形式,對你們來說,可能非常異類。

但如果你想把它稱之為問題,那麼可以說:任何事物,都知道自己被鼓勵著,去成為更多的「所是」(存在),所以,某種程度上講,祂總是在尋求,總是存在著神祕,總是有機會去擴展,去成長,去改變,去表達任何「所是」。所以,如果你把它說成「一系列的問題」的話,那也算是一個行得通的比喻。但這並不是這些不同形態的生命體的真實體驗,這麼說,你能理解嗎?

問:是的,能理解。那麼,意識,類似於一種「疑問」的狀態,還是說⋯⋯?

巴夏:某種意義上講,意識,就是自我覺察(佛者,覺也)。意識,是「一切所是」關於自己的第一個反射,所以祂才能知道:祂,就是祂自己,所以,自我覺察,就是意識。因此,隨著「鏡子大廳」中的反射(影像)不斷地朝向無限擴展,意識也不斷地擴展。所以,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自我反射與自我擴展的狀態。

一切所是(神)的結構從不改變,祂的結構從不增長,鏡子大廳,仍然是鏡子大廳,但視角、角度和體驗,卻不斷地改變,這就是為什麼「造物」不斷地擴展,但其結構卻從未改變(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你能明白嗎?

問:多少有點明白

巴夏:有點嗎?好的,這就夠了

問:我過後再聽一聽這個錄音

巴夏:你說了算

問:我有一個問題,關於我們的物質身體,負面信念,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的?

巴夏:我想你們多少都有一些這樣的經歷,不是嗎?第一個階段,稱之為「壓力」,下一個階段,稱之為「疾病」,再下一個階段,稱之為「死亡」

問:第一個負面信念是從何而來的?

巴夏:如果你用詩情的方式,或從線性的時間角度來描述造物存在的本身,那麼,記住,在一切所是覺察到自我,並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切」的那一刻,那祂既是正面,也是負面,一切事物,都存在正面和負面,除了「一」,「一」為同質,無法覺察到其自身。

但是,一旦「一」意識到其自身,祂就變成「三位一體」,正面、負面,以及在中間的平衡點。所以說,負面信念,與身俱來就存在於「一切所是」的內部結構中,你能明白嗎?

問:明白,如果我們是「一」,那我們如何愛自己呢?

巴夏:你們如何愛自己嗎?

問:是的,我是說,是什麼愛著我們呢?

巴夏:你,以及一切所是,記住,是「這和那」,而不是「這或那」,你要明白,因和果,雖為兩面,但其實是同一個體驗,並不是先有因,然後才有果,而是兩者同時存在。

所以,二者能夠相互強化,然而,從你們線性的時間角度來看,有時候看似「因」存在於「果」之前,但從運作原理來看,事實並非如此。所以,一切所是無條件的愛著你,並且允許你,作為一切所是的一個面向,也同樣無條件的愛著你自己,明白嗎?

問:明白

巴夏:所以,一切所是,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愛著自己,你覺得有道理嗎?

問: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