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150:「非此即彼」與「既這也那」

現在我們要來談談以下概念:「非此即彼」,還是「既可以這、也可以那」。

非此即彼的信念,會把你向下帶入到這樣一個狀態,就是沒有其它可能路徑來讓事物顯化、來讓事物轉化。而」既可以這、也可以那」,卻總是打開一個門口,允許出乎意外的事情發生;允許你去檢查探索更多選擇和機會,那是你之前沒能考慮到的。

因為再一次地,請記得我們之前說過的另一個法則,就是你無法覺察到你首先還沒有包含進來的某個事物的振動。你必須處在一個特定的波段,以覺察到與那個波段有關的事物。如果你只允許「非此即彼」的情景,那麼它就將你的注意焦點限制在某個特定、單個的情景當中。於是,你就真的給自己造成了非常非常困難的情況,這讓你極不可能看到自己本可以採取的其它出路、其它機會,來顯化你想要的狀態。

但當你已處在你所創造出來的這一事件、或任何事件的時候,你採用了積極的視角,採納了「既可以這、也可以那」的視角,也就是有許多方式可以允許它發生,有許多路徑可以讓它顯化,那麼,你就允許自己有能力真地覺察到那些機會,來覺察到其它出路大門,讓來自你高我心智的啟迪進入到你的想像當中,從而允許你有能力看到事實上應該要走的道路,以反映你創造此刻事件的能量狀態,從而允許真正代表了那個能量的結果得以顯化。

再一次請記住,顯化並不是從別的某個地方吸引事物到你身上,一切已經存在於此時、此地。在某種程度上,你已經得到了它,你已經就是它。顯化只是進入到那個能量狀態,以允許你能夠覺察到、能夠看見到你之前還看不到、但其實已經在這兒的事物。但你已經包含它、你已經擁有它,它並不是從別處而來。

那就是為什麼查看你的信念定義,開始將所有「非此即彼」的信念定義一點一滴都轉化到「既可以這、也可以那」的能量當中,是如此重要的緣故了。這樣你便可以開始重新排列你的信念定義,比如這個我們剛剛討論過的顯化定義。

因為當你從「非此即彼」的視角進行操作時,就創造了分離。這樣就創造出了如下概念,就是,一件東西要麼在這裡,要麼不在;要麼在那裡,要麼不在。而不是領悟到說,它看起來可能在那裡,但它同時也在這裡。你必須開始連接、整合起任何情景、任何概念中的這類定義,以真正開始領會怎樣去簡化你跟創造之間的關係,並幫助你理解存在的本質和結構,也就是一切都是一件事,所有時刻都是一個時刻。

這樣,當你從那個視角來領會的話,就不再是「非此即彼」,而是「既可以這、也可以那」。一切都在那裡,一切也都在這裡。一切都在這裡,雖然一切看起來在那裡。這都是同一個概念。它只是不同的視角。擁有「既可以這、也可以那」的視角將允許你理解到那一點。它將允許你看到更大的畫面,它包含了對你有益有效的所有位置、所有描述和所有定義。

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情景,它會排斥其它定義,認為它們不可能、沒相關、不會發生,由此就無法讓你覺察到它們是另一個看待你事件本質與結構的機會,因為它違反了存在本身的本質與結構。

我們假定我們所說的東西至少有一些是清晰的。我們也假定,如果我們所說的任何東西不清晰的話,你們會通過你生命中的同步事件(巧合),吸引到你們所需的任何東西來對其更為清晰地理解。

因為你知道,即便你現在知道的只是某些事情,但你會在下一時刻、在你所創造出的一個又一個下一時刻,就會知道更多。因為這都是包含了所有信息的同一個時刻,一切都在此時、一切都在此地、一切都對你唾手可得,當你允許自己處於當下時刻之時。於是,你就將覺察到更多已經存在於當下的事物:既這、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