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這個接下來的問題,是在聽了你和人們幾百小時的互動之後,浮現在我心裡的。你的互動,涉及了兩個主要的線索,貫穿在你呈現的哲學體系裡。我明白這兩個理念處在同一出發點,但對我來說它們依然看上去有點矛盾。
你表達的一個理念是,在我們生活中的所有情景局面和狀況,根本上是中性的,也即它們沒有「天然的內建意義」,而是你投放給它意義,而我們取得的影響和效果,是依賴於我們賦予和指派給它的某個意義。你分享的第二個理念是,所有每一件事物的出現和發生都是有動機意圖的,有緣由的,也即,宇宙中不存在「外來的產物」並且所有事物是由動機意圖和緣由所產生所顯現的,並且所有事物是一個同時存在同步發生一齊顯現的同一件事,全部都來自於同一個「意識」或者說本源能量。
儘管我完全認同每個觀點,但是當我分別去思考它們時,我發現第二個觀念陳述,看上去似乎和第一個觀念相牴觸。某些事物的出現「是基於某個動機意圖和緣由」,難道不正暗示著,某一預先存在的,固有的「非中性」表達嗎?你能澄清一下如何去洞察和領悟這兩者可以被同時互容為一?
巴夏:謝謝你,要調和互容這兩者是很簡單的。弄明白,當我們說所有事物的出現和發生都是有動機意圖和緣由的,我們的意思很明確,所有事物的出現和發生都是基於「你」的動機意圖和緣由。你的動機意圖和緣由產生了你在你的生活中所吸引的情景局面狀況。「動機意圖和緣由」是解釋為「你不自覺的自動的,對生活所指派的所賦予的,那些意義」,而這個被你賦予指派的意義,它自身吸引著,並且產生著情景局面狀態,而這些局面情景正代表著你早已投放出的那些意義,振動的頻率或者期待,或者投放出的強烈恐懼,或者你正在投放的信念模式。
所以,那些在生活中出現的情景局面狀況,根本上都是中性的,它們一直伴隨著早已被附加的意義,因為你早已為它們提供了意義,你早已給它們投放了含義,或者振動,或者動機理由,也即「之所以你相信,你的生活就應該是什麼」的動機理由。在這一點上,你獲得了這些含義的反射;你早已投放的那些意義,就在情景環境狀況裡,被如實的反射回給你,作為在物質現實中它們對你所顯現的那樣。
當我們分享這一理念時,我們所闡述的是,那些情景局面狀況根本不具有任何內建的含義,這是在指明,那些含義意義不是從別人而來,而只來自於你。它們不會自發的來自於宇宙。這些意義不是這個情景局面狀況的一部分,暫且不論那事實,事實上那些情景局面狀況都是你把它們創建成那樣的。因此,審視某一情景狀況局面,看出中性的概念,給了你一個良機去探察——你可能無意識不自覺的投放了什麼樣的意義,才導致在你的生活中,以這些 「貌似顯而易見的,它自帶的內建含義」 來對你產生吸引力,而這些意義是首先從你這兒獲得,才會上演,或者在你的生活中顯現。以中性去審視它,它就給你一個良機,去重新考慮和認知,你過去常常創建那個局面情景的原本意圖。同樣的,中性的去審視它,你能夠決定,你是否想要容忍那個你已經投放的原本意圖,或者你是否願意給它指派賦予一個新的意義,即使是在那個情景局面狀況產生之後。你不必去容忍,以最初原本意圖所產生的那個物質局面。在一定意義上,所有事物都會按照它們原來被你所賦予指派的含義和意圖,原封不動的照原樣來運行,因為它們是你的意圖,你的意義。
當我們說,你在給某一情景局面狀況指派和賦予意義的時候,我們不是指呈現出那情景局面,然後你指派意義賦予含義。我們的意思是說,你早已首先投放了意義,而這些你早已投放的意義,才導致情景局面的產生,而隨後你對這些局面情景做出響應,或者對它做出反應。於是因此,你早已指派賦予的那個意義,它要麼被強化,要麼被重新認識重新評價。這個意義意圖就是種子,圍繞這種子,那局面情景才被構造出來。含義意圖先產生,信念先產生,而不是情景局面。但在這個意義上,局面情景狀況依然從根本上是中性的,因為它根本不要求什麼意義,而你已經給予它的意義,也毫無疑問是它永遠包含的一切全部意義之一。你始終能夠移除,已產生的局面情景的那個初始意義,並且重新植入一個新的含義,這隨之會改變對情景局面起到吸引作用的那些支持,而讓情景局面轉向你所賦予的新的含義,於是也就重新佈置安排了情景局面所呈現的外貌。從觀念上,這會澄清你剛才詢問的問題。